位置:  > 故事大全 > 传奇故事> 族长的非常之举

族长的非常之举

来源: 未知 作者: 笑一笑 时间: 2017-07-18 阅读:
  老族长到底是深谋远虑,还是偏心糊涂?唯有深谙官场之道,方可洞悉——
  清顺治十五年,朝廷开科选士。浙江海宁陈氏家族的陈绍尚高中进士,并被皇上钦点为湖州七品知县。
  陈绍尚满心欢喜地向族长陈若水报喜,不料,族长沉思一阵,冷脸问道:“我们陈家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你一定要去做那个小小七品官吗?”这话让陈绍尚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族长为何口出此言。他说道:“举人及第、高中进士、入仕为官,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当年族长您不也是走的这条路吗?”
  陈若水见他这样说,就低头喝茶,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儿,族长忽然对陈绍尚说:“你真想去做官也可以,不过,你得把小儿子过继给你的堂兄抚养。”
  陈绍尚不解地问:“我是家中独子,膝下只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还不满两岁,堂兄家中则有四个子女,您为什么要让我把小儿子过继给堂兄呢?”陈若水不耐烦地打断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今晚就把这事办了。”
  陈绍尚实在想不通,但族长向来说一不二,他怎敢违背?因为陈若水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明朝天启三年的进士,年纪轻轻就在前明朝中为官。崇祯年间,曾是工部员外郎非常器重的下属,后因得罪当朝权贵,才被罢官解职。当年的陈氏家族,正是靠着陈若水的庇护,才得以在当地风光无限。现在他虽然罢官归乡,可威望仍在,所以,他被推举为一族之长。陈绍尚尽管心中不满,但还是连夜请来三位德高望重的族人作证,立下契约,将小儿子过继给了堂兄。
  原想事情到此为止了,没想到第二天,族长做出了一件更加不可理喻的事,他召开全族人参加的宗族大会,会上宣称:陈绍尚被朝廷任命为七品知县之后,傲慢无礼,轻侮长辈,行事乖张,有违祖训,宣布从即日起,将陈绍尚从族谱中除名。从此以后,除了已经过继给其堂兄的小儿子外,陈绍尚一家与陈氏家族再无瓜葛。
  不容陈绍尚辩解,陈若水即下令把他轰出会场。随后,又把陈绍尚被家族除名之事,呈报当地县衙登记备案。因事情太过突然,不仅陈绍尚愤愤不平,就连一些族人也觉得族长做得过分了。
  之后,陈绍尚郁郁寡欢地带着家人到湖州赴任去了。一连几年,陈绍尚一家与陈氏家族再无来往。谁也没有料到,五年之后,也就是康熙二年,陈绍尚为官的湖州乌程,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明史辑略》案”。
  事情是这样的,湖州商贾大户庄允城附庸风雅,出巨资邀请众多名士,历时数年,编纂、刊刻了《明史辑略》一书。陈绍尚虽然没有参与此书的编修,但因他在湖州为官,也被庄允城按照惯例,将其姓名刊刻在该书的卷首编修人员之列。
  不料,书中有个地方触怒了一位当朝权贵,他恼羞成怒,细查之后,得知《明史辑略》中还有许多违逆忌讳的文字时,立即奏明皇上。
  此时,康熙年幼,满清辅政大臣们正对前明的鸿儒名士十分忌惮,于是,辅臣们借小皇帝之名,大兴“文字狱”。《明史辑略》一书卷首上所列编修人员,全部被杀,并诛连九族。陈绍尚也因此案牵连,被满门抄斩,只有五年前过继给堂兄的小儿子幸免于难。因陈氏家族已把陈绍尚逐出族群,并在县衙备案,整个家族才幸免于难。
  陈氏家族闻听噩耗,悲伤不已。与此同时,他们更钦佩族长有先见之明:当年,若不是他将陈绍尚逐出族群,强令其将小儿子过继给堂兄抚养的话,此时,不但危及家族,陈绍尚的血脉也将无法延续。
  陈若水见族人领会了他的良苦用心,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当年,他“得罪”朝廷权贵,其实是有意而为之。当时,李自成的百万大军攻陷平阳和太原,进逼北京,朝廷大臣建议崇祯皇帝急调关外的吴三桂入关,带兵勤王保驾。可吴三桂调动大军,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军费,而国库中的银子已不足四十万两。大臣们劝皇上拿出“皇银内帑”(皇上的私银)暂充军费,崇祯皇帝居然哭穷说“内帑业已用尽”,而让群臣募捐。
  “皇银内帑”存放于大内“节慎库”中,平时有朝廷工部员外郎负责管理。陈若水作为工部员外郎最亲信的属下,他清楚地知道,“皇银内帑”尚有白银三千万两、黄金一百五十万两。眼看崇祯皇帝吝啬、糊涂至此,他深感大明朝气数已尽、大厦将倾,自己无力回天,可又不愿做糊涂皇帝的殉葬品,于是,他就故意冲撞上司,得罪权贵,从而因“罢官解职”得以全身而退。
  得知这段隐情,陈氏族人无不为族长洞悉官场险恶,深谋远虑、明哲保身的大智慧所折服。由此,很多人教育子女,专事农桑,不再读书做官。
  转眼到了康熙二十二年,陈氏家族又出了一个进士,并被钦点为江苏太仓七品知县。他就是陈绍尚的小儿子陈仕茗。接到任命后,陈仕茗主动找到此时已年逾古稀的老族长陈若水,请求将他像当年爹爹那样,把其从陈氏族谱中除名,以免自己将来在官场上有什么差池,连累族人。
  哪知,老族长非但没有将他除名,反而广邀当地官员、乡绅,大摆筵席,以示庆贺。
  众人大惑不解。老族长见状,告诉大家说,当年陈绍尚考中进士、外出为官之时,满人初定天下,对前明鸿儒名士心存忌惮,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找借口加害。那时为官,祸大于福,所以他为防万一,不得不狠心将陈绍尚从族谱中除名;而今天下太平,康熙朝历经二十年苦心经营,社会繁荣稳定,满汉民族融洽,此时为官,正可大展宏图,前程无量。
  一番话,让陈氏族人对老族长的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人甚至后悔当初没有让子女读书。
  就在陈仕茗赴任前,老族长单独将他请到家里。两人坐定,陈若水突然说道:“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其实,官场之上,自古以来永远充满权力的血腥和争斗。你知道我赞同你入仕为官的真正理由吗?”
  陈仕茗答道:“我想,您支持我的真正理由,应该是我自幼失去父母,独立意识很强,性格坚韧不拔,具备在官场自保、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能力;而我父亲自幼生长在优越的家族环境中,学问虽好,但为人迂腐,性格懦弱,很难在尔虞我诈的官场立足。父亲即便不在‘《明史辑略》案’中出事,早晚也会因其他事翻船。这一点,想必您当年就预料到啦。”
  须发皆白的老族长,听了陈仕茗的话,亲自为他斟上一杯酒,神色庄重地说:“孩子,你能想到这一点,我很欣慰。当年,我们陈氏家族声名显赫,但自你爹爹出事以后,众人都不愿子孙读书、入仕,历经二十年的变迁,我们家族已是人才凋零,家业日趋没落,这一点,显然有违我的初衷啊!眼下,我们陈氏家族正需要有人在官场出人头地,重振家族雄风。你日后一定要谨慎做事、清廉为官,造福百姓,光宗耀祖,全族人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啦!”
  陈仕茗接过酒一饮而尽,随之跪倒在老族长的面前,郑重表示,一定谨记老族长的叮嘱,不负全族人的重托!
  之后数十年,陈仕茗在官场全力施为,官阶如鲤鱼跳龙门,不断晋升。陈氏家族再次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
  • 上一篇: 一砚倾国
  • 下一篇: 白狐恩仇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