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唐诗大全 > 唐诗三百首

[第四卷]李白:长相思·其一

  【作品简介】
  《长相思·其一》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李白有两首《长相思》,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长相思·其一》是诉述相思之苦,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长相思》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多写思妇之情。李白前后共作两首,这里选其一。大概作于李白第一次入京师长安期间。当时他奔走于权贵名流之门,希望“攀龙见明主”,却处处受挫,不得其门而入。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后回忆过往之作。推荐阅读:《长相思·其二》
  李白《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原文】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评析】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周啸天《唐诗评选》)
  【讲解】
  《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词》,这两首非同时所作,李集中分排在卷三和卷六。但异曲同工的是,这两首诗不仅题目相同,连内容也在似乎相互映唱,仿佛是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之间内心独白的真实写照,一映一和,成为李诗中最温柔的一篇。
  第一首先以“长相思,在长安”直白的诉说自己身在异地,而思恋的人在长安。然后开始描写环境:“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纺织娘在金井栏边鸣叫,已到了有霜的时节,连竹席上都透着寒意。此处诗人由秋声、秋意起兴,一幅秋景忽突突的展现出来了。在这个“微霜凄凄”的日子中,诗人在做什么呢?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哦,原来诗人在这个寒气袭人的秋夜里,挑着孤灯在思念一个人,“思欲绝”,李白诗中惯用此法,在动词后用虚词加以补充,起到强调和肯定的作用。在此,让我们更能体会到那种思念到极至的揪心之感。且看,诗人思之不得,开始烦躁不安,于是他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卷起窗帘,发现窗外浩月当空,霜繁星稀,寒气逼人,秋意越发浓了,这样的相思让人更加难以入眠了,于是诗人只好望着月亮空自长叹。如此的沉重的心事,他在思恋谁呢?
  “美人如花隔云端”!原来他是在思念他的心上人呵!
  既有如此刻骨的相思,该怎样去遣怀呢?诗人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先用一句浅显的对仗“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氛围中,然后紧接一句“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吐露得淋漓尽致,且看:上面有苍苍茫茫的青天,下面是绿水荡漾的波澜,二人相隔天长地远,连魂魄飞来飞去都极为辛苦,何况隔着关山险阻,难以逾越,相见就更加艰难!原来爱到极至,连做梦都是如此期盼相见,尽管相隔千山万水,魂魄也会不辞劳苦的来回飞越。然而,怕只怕“梦魂不到关山难”,因为险阻,梦中的魂魄也越不了关山,使二人不得相见,如此相思,长久下去,岂不让人摧折心肝?于是末一句用“长相思,摧心肝”来结束全篇,让人感觉话已毕而情未尽,胸臆直抒,荡气回肠!
  此篇整体看来短小精练,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集描写、抒情、叙述于一体,处处真情流露,质朴自然。音韵协调,朗朗上口,文字浅显易懂但不落俗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人们也许会思索,怎样的情感会有如此大的阻碍,连梦魂也难以逾越呢?从字面意思上,这的确只是男子在思念自己心爱的女子时的一番痛彻之言。但曾有人考证,认为这是李白被谤离开长安的怀君之作,寄托他对理想的追求和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和忧伤。然而我想,李白一生曲折离奇,想象奇妙,大胆热烈,敢说敢为,他的苦闷何须用如此迂回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蜀道难》《行路难》等就是例子。
  当然,无论诗人原意如何,有何托词,暗隐何事,也并非自己今日所想去考证和想要表达的。今日,就权当作一篇纯情感的诗来读它吧,人生能得一男子如此深挚的爱怜和相思,夫乎何求!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化中,也许人们最初只是为了模仿,后来竟形成了一种习惯。如男子悲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宋玉;女子伤春,人们就会想起杜丽娘一样。而正是因为这一春一秋,秋去春来,才让人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思念,是年年岁岁、无时无刻不在的。《长相思》一中,男子在秋夜因思念心上人发出了“长相思、摧心肝”的呐喊,对女子的相思之苦,诗人又是怎样来描绘的呢?
  【点评】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中国文人无一不入过此“牢笼”。“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国文人的政治追求和爱情追求呈现出互通模式”。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把《长相思》作单纯的情诗解读是只看见了其“质”,我们有必要追求一下诗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时代还没有把市井俗情当作描写的主体对象,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文人心态,恋阙的解释是都更合理些。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后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说作者李碧华原名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集》。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英汉对照】
  长相思(之一)
  李白
  长相思, 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 摧心肝。
  ENDLESS YEARNING I
  Li Bai
  "I am endlessly yearning
  To be in Changan.
  …Insects hum of autumn by the gold brim of the well;
  A thin frost glistens like little mirrors on my cold mat;
  The high lantern flickers; and. deeper grows my longing.
  I lift the shade and, with many a sigh, gaze upon the moon,
  Single as a flower, centred from the clouds.
  Above, I see the blueness and deepness of sky.
  Below, I see the greenness and the restlessness of water…
  Heaven is high, earth wide; bitter between them flies my sorrow.
  Can I dream through the gateway, over the mountain?
  Endless longing
  Breaks my heart."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