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文摘大全 > 社会> 菜场不远,江湖不远

菜场不远,江湖不远

来源: 读者文摘 作者: 未知 时间: 2019-10-22 阅读:
  我始终认为,在水泥浇筑的沉闷城市里,最有江湖味道的,是菜市场。
  国人对江湖二字有莫名的情愫。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城市里有人,很多的人,但都是被一格格的承重墙隔绝开的。失去了流动的感觉,便无以称之为江或者湖了。
  菜市场名义上是人与菜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道。三斤二两,一块八毛,构成了推动人们互相碰撞的筹码,在一买一卖之间,江湖就波光粼粼起来。
  我对菜市场的概念,萌生于在家乡的童年。我的家乡是在“国有经济”大旗之下,最先踏入城市化的地区之一。在缺乏庙会社戏、又尚未出现酒吧咖啡屋的时代,菜市场就是最有人气的日常。
  卖肉的永远是菜市场里最壮实的汉子,提着剁肉刀吆五喝六的气派让人想起“仗义每多屠狗辈”的掌故,剁排骨时把棚子都震得瑟瑟发抖;卖蔬菜的多是大块粗布铺地,蔬菜堆放其上,卖家蹲着叫卖“看这小白菜,新鲜”“土豆,全是新土豆啊”;卖豆腐的斜挎在三轮车上显得安静得多,湿漉漉的屉布下面满是白玉砖一样水灵灵的豆腐;白菜、玉米这样的“大宗货物”则多是整辆农用车拉到市场,主妇们围住车竞相挑选,挑剩的玉米叶和白菜帮堆成小山。卖本地蔬菜的农民早早入市,事了拂身去;卖熟食拌菜的巧手妇女,快到晚饭时间才姗姗出摊;卖水产鱼虾的一身胶靴胶手套,每天下午都吆喝着“最后一小堆给钱就卖喽”;卖调料干货的大爷大妈则淡定从容……百人百业,百姿百态,无穷尽的新鲜货和新鲜人,是江湖本来的姿态。
  江湖儿女日常过招,甫一照面,互通了来意和报价后,买家便以“隔壁家比你家便宜”起手。卖家不慌不忙,知道此处的不满乃是虚招,若真不满早已拂袖而去,有此一问便是有意,于是便以“不可能我们这可是正经玩意你掂掂”接招。若是应对得令买家满意,便可真刀真枪地杀价一番,从元争夺到角,从角争夺到分,几回合快拳短打,最后多以成交告终——不然岂不是浪费了工夫——然而过秤交割时,又有角力之处:时而吊起秤杆示人,“二斤六两高高儿的,算你二斤半”,意图收买人心;时而手口飞快,“四斤整四七二十八再加点凑三块钱儿的吧”,说话间三块钱的货已在秤上。有时是心机算计,有时是快人快语,如何分辨,又是各凭本事、各见道行。
  江湖尚礼,而礼数则往往在看似无用的冗节之中。“新鲜吗”“保证新鲜”——难道卖家还会告诉你不新鲜?“你这秤可别给我缺斤少两啊”“哥那你放心”——难道缺斤少两还会事先告诉你?但买家“明知故问”了,卖家也不会因此恼怒。双方心有灵犀地以这种点到为止的交锋,延续着江湖里微妙的仪式感。这徒具形式的小小斗智,在娱乐匮乏的年代,成为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里那片刻的游戏人间。
  时光流转。城市一轮一轮地扩建,道路一次一次地整顿,沿街而生的菜市场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先是搬进建有四墙和棚顶的农贸市场,里面一家紧挨着一家,连接成果蔬肉蛋围筑的迷宫。那颇有些冷兵器风格的杆秤,也都换成了四平八稳的弹簧台秤。改造升级,固然是升级了,但四墙围起的封闭空间,却让人少了些随心而动的意趣。再后来,又兴起所谓超级市场,果蔬洗得干干净净,蒙上了保鲜膜,静静地等待顾客的拣选,不设卖家,全部一口价,不复有吆喝之乱耳、砍价之劳形。快捷、洁净、省心,但却总让人觉得,似乎那些沾着泥巴横七竖八地躺在粗布上的菜是活生生的,蒙着保鲜膜的净菜只是个标本;那些手上沾着泥巴的贩夫贩妇,心里打着小算盘却更可亲近,超市里满脸笑容的收银小妹倒更让人觉得冷淡。
  大都市。快节奏。奔波劳碌。陌生人之间的遇见成了额外的社交负担,不如低头拿货走人。
  但事物也总是变化的。这几年,在越来越多“高冷”的超市里,见到菜场里一样吆喝着的卖货人。只是卖肉的不再系着油腻的围裙,卖菜的不再一身土尘,他们一身洁净的制服,虽然不司砍价,却热心地帮顾客推荐货品、挑拣新鲜,“现出锅的”“刚采摘的”“正宗海捕的”“绿色有机的”吆喝声也不绝于耳,让超级市场也多了不少平凡的人情味。而在一些老式小区聚集处,传统的菜场早市也在严格的规划下,得以恢复和重现。每天早上,大爷大妈们带着小拉杆车,约上三五老友一起在菜市场挤进挤出,因为买到便宜几毛钱的新鲜菜而面露喜色,衣着光鲜的他们并不缺钱,喜悦纯粹来自在这小小江湖里有所斩获的满足。
  当“买菜”的“结果”只需要在手机上轻点几下就能完成時,人们开始重新发现“过程”中的乐趣。恐怕物流再发达,小小的菜市场江湖也不会彻底绝迹吧。
  有人的地方就有菜市场。菜场不远,江湖不远。
  • 上一篇: 人们为什么承受不了真相
  • 下一篇: 都是朋友圈害的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