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故事大全 > 民间故事> 太守砸碑

太守砸碑

来源: 未知 作者: 花开花谢 时间: 2012-09-15 阅读:
 苏东坡是北宋的大文豪,不管诗词文章还是书法篆刻都闻名遐迩。然而,蔡京当上宰相后,以推进变法为幌子,大肆打击元祐党人,把司马光、苏东坡,黄庭竖等人列为元祐党人的罪魁祸首。徽宗皇帝亲颁诏书:天下碑、碣、榜、额,凡是苏东坡书写的一律销毁。蔡京还怂恿皇帝下令焚毁苏轼的《东坡集》和后集印版。
  苏东坡早年在徐州当太守时,曾经修建了一座名楼,叫黄楼。他的弟弟苏辙为黄楼作了一篇赋,苏东坡亲手将赋抄下来,请人刻在一块碑上,立于楼前。
  徐州太守苗仲先接到圣旨,他立即换下了黄楼的匾额,将黄楼改名为观风楼。苗太守从小是读着苏东坡的诗文长大的,对苏轼十分崇拜,他实在不忍心砸毁那块石碑,就命人将碑悄悄投于护城河的壕沟里。到了宋徽宗大观年间,朝廷更是重金悬赏禁绝苏东坡诗文,最高赏金达到八十万钱。可事与愿违,民间却掀起了一股苏东坡热,人们纷纷收集珍藏苏东坡文献,读书人以能够吟诵’苏诗,苏文为荣。在苏东坡老家四川还流传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啃菜根。”意思是熟读苏东坡诗文的人就能有作为,过好日子,吃羊肉;不熟悉苏轼诗文的读书人就没有出息,只能啃菜根。
  这天午后,苗太守正斜靠在太师椅里慢慢品茶,这时,门童进来报:“老爷,范先生来访。”苗太守一听,忙对门童说:“快快有请。”范先生名叫范仁诚,是徐州城里的大户,开两家绸庄、三家米行、一座宝砚斋,写得一手好字,与苗仲先交往甚密。
  范先生落座后,两个人一边品茶,一边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地神聊起来。聊着聊着,范仁诚突然压低声音问:“苗大人,东坡居士的手迹,想必大人收藏不少吧?”苗太守一听,小心地问道:“仁诚兄此话何意?”范先生说:“我没有其他任何意思。如果大人手里有,看在我俩的交情上,可否转让给我几幅?”苗太守听了,断然说:“没有。”范仁诚神秘地卖了一个关子说:“难道大人不知道?眼下东坡可成了圣人,自从圣上重金禁毁他的作品后,你可知道先生的一幅斗方市价多少?”苗太守问道:“多少?”范仁诚说:“五十万钱。过去,先生在咱徐州没少写字,您作为一把手,这些年查禁苏文,没留一手?”苗太守有些不敢相信范仁诚的话是真的,疑惑地问道:“真有你这一说?”范仁诚说:“现在,外面苏文都炒疯啦,我的苗大人。”苗仲先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啊呀,过去我只是遵旨查抄,上交蔡丞相。再说,对于我们官场上人,躲避还唯恐不及呢,哪敢去收藏哪。”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儿话,范仁诚就告辞了。
  苗仲先坐不住了,他吩咐下人备上轿子,来到徐州画院打听消息。他在那里喝了一盏茶,果然,人们纷纷议论的,都是苏轼字画的行情,回到家,苗仲先就一头钻进库房里。然而,他找了半天,连苏氏文献的影子也没找见。他的肠子都悔青了:自己真是愚钝,苏轼这样的大学问家、艺术家,我怎么就没想起来留一手呢?在徐州地界,经他苗太守查抄销毁的苏轼文献足足可以拉三马车啊。夜里睡在床上,苗太守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半夜时分,他脑子里突然炅光一闪,想到了沉到护城河里的石碑。他急忙穿起衣服,派人连夜将石碑打捞上来,抬进他的书房。
  第二天,苗太守买来砚墨、宣纸,日夜赶工摹印,一个月后,得拓片一万张。这天,苗太守将石碑抬到观风楼前,昭告徐州百姓:“苏氏之学,流毒深广。皇上的法禁尚在,怎么能让这个石碑存在呢?今天,我当着众多父老乡亲的面销毁这块石碑,以表苗某对皇上的忠心。”说完,苗太守亲自抡起一把大铁锤,“咚”地一声将石碑砸成两段。然后,苗太守朝身后一招手,几个衙役一拥而上,“乒乒乓乓”,瞬息将碑砸得粉碎。
  回到家,苗太守派人把范仁诚请来,一个月后,苏轼碑文那一万张拓片,被范仁诚以每张五十万钱的价格全数卖了出去。苗太守立刻成了北宋最富有的官员之一。
  • 上一篇: 要塞
  • 下一篇: 神秘的伴侣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